top of page

海鳥鯨魚犧牲了,人類還無動於衷嗎?

  • 作家相片: 晚貳玖
    晚貳玖
  • 2018年4月30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18年5月1日

隨著社群倡議、行銷手段發達,台灣弱勢已久的環保議題在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後又成為報導追逐的焦點。已故導演齊柏林的《看見台灣》尤為動員社群支持家園的代表,片中空拍畫面使人震懾,原來我們的土地在污染蹂躪之下滿目瘡痍,原來我們美麗的家園已是飽含傷痕而顯得哀愁。


人類造成的生態困境

放眼我們的地球,前些日子Facebook、Instagram上瘋傳幾則震撼人心的圖文,也說著同樣的哀愁。這些悲傷的故事是這樣的:海洋生物因肚子裡塞滿垃圾,無法進食而餓死;或是被塑膠網套住頸項,絕望地窒息;又或者,兩種慘劇同時發生。故事主角有鯨魚、海鳥、海龜、海獅...任何你想得到的海洋動物,都可能是受害者。


死去的海鳥體內滿是誤食的垃圾。(圖片來源:Flickr)

除了大型垃圾,美妝清潔用品裡無法被分解的微小塑膠粒同樣,隨著水流污染了河川和大海,最後經過食物鏈再被人類吃進肚子裡...沒錯,最終還是回到我們身上。


亡羊補牢 須力挽狂瀾才不晚

2018年在台灣,購物塑膠袋的限制使用與塑膠柔珠的禁用,作為新制上路,美意在降低塑膠垃圾的濫造、及其汙染所帶來的環境與生態破壞。若能有效達到垃圾減量,也有望減少焚燒垃圾造成的空污與碳排放。


過量的垃圾處理不妥善,將導致環境污染與生態危機。(圖片來源:Pixabay)

終於,「環保」不再只是一句尷尬的口號,在年輕族群之間,環保意識的提升體現在新環保產品的風行。環保購物袋、環保餐具蔚為普及;可清洗的不鏽鋼、玻璃材質環保吸管掀起團購熱潮;環保飲料提袋、食物袋等相關產品更是以文創商品之姿應運而生,也默默地創造了新形態商機。賣的,是一種在乎地球的「生活態度」。


環境議題可以討論的面向很多,垃圾問題雖然只是其中一個環節,但是輕易忽略的話,龐大的外部成本終究還是得由人類與所有生物共同承擔。建立觀念簡單,但身體力行可就沒那麼容易了!沒關係,那就從日常中的小事做起吧!不拿咖啡袋、支持環保產品,這些都是能夠輕鬆上手的,加油!

Commenti


​展覽資訊

好思當代HAOHAUS

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13號
5/18-5/20

10:30am-6:30pm

​聯絡我們

carriewei27@gmail.com

0963463725

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107級

© 2018 BY FORTUNEVILLE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